栏目分类

热点资讯

你的位置:安博通官网 > 新闻动态 >

1948年,聂鹤亭惹火林彪,55年大授衔,罗荣桓:暂时不要考虑他!

发布日期:2025-04-13 09:39    点击次数:77

抗战胜利之后,国民党兵分三路大举进攻东北民主联军,面对蒋介石昭然若揭的野心,我党下令务必保卫战略要地,在苏军撤退后的两日内控制长春、哈尔滨等地,林彪随即派出一位骁勇善战的将领,罗帅也十分看好他的军事才能。这位将领不负众望一举解放哈尔滨,之后出任哈尔滨卫戍司令部司令员,然而在1955年大授衔时,主持评定工作的罗帅却说“暂时不要考虑他”,这是为什么呢?

解放哈尔滨的这场战役并不轻松,当时东北形势极其复杂,除了国民党部队之外,还聚集着大量的伪军、土匪,这些势力盘踞在哈尔滨兴风作浪,这位将领率领部队力克顽敌圆满完成解放哈尔滨的任务,同时还抓获俘虏五千余人,足见其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之后他以强势手段镇压敌人的破坏行动,使哈尔滨社会秩序迅速恢复安宁,接下来他又在短短10个月的时间里为野战军补充了5.2万人的兵力,这位能力出众的将领就是聂鹤亭。

聂鹤亭1926年参加革命,并在同一年入党,当时他担任叶挺独立团排长,巧合的是粟裕将军在他的排里当兵。粟裕将军在战争时期立下卓著的功勋而成为开国大将之首,即便他以杰出的军事才能后来者居上,但聂鹤亭资历深厚,在开国将领之中参加过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之人并不多,从评定军衔的资历来看,他被授予上将绰绰有余。

聂鹤亭不仅资历深厚,他在战场上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1928年时他凭借军功已担任教导营营长,在后来的反“围剿”战斗中他打出了名将风采。在第二次反“围剿”战斗中,他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在右臂中弹流血不止的情况下,他仍带伤作战,最终因失血过多晕倒在战场上;第三次反“围剿”战斗中,子弹击中了他的胸部,好在抢救及时而死里逃生。

论资历、论军功、论军职,聂鹤亭在战争时期的表现均无可厚非,因此抗战爆发后他被留在延安任职,担任中央军委参谋部部长。这份工作比较繁杂、琐碎,涉及到作战、情报、通信、管理四个方面,他虽然做得认真负责,但他的心一直在前线,当他得知叶挺将军希望他到新四军工作时欣喜万分,甚至与毛主席不告而别。

毛主席自然不舍聂鹤亭离开延安,但他还是遵从聂鹤亭的决定,便告诉聂鹤亭临行前到他那里去一趟,毛主席本意是想叮嘱他到新四军后的一些注意事项,可聂鹤亭却担心毛主席变卦而偷偷离开延安。结果他还是未能如愿去新四军,到达武汉后长江局临时决定由他负责当地统战工作,几个月后他再次回到延安,前往新四军最终也没有成行,而他的不告而别,始终欠毛主席一个解释。

毛主席胸襟大度,自然不会与聂鹤亭计较这些琐事,但从中能看到聂鹤亭是一个很有主见之人,在一些事情上他会遵照自己的主观意见而做出决定,以至于缺少上下级观念,这一点在解放战争中再次表现出来。

1948年在解放沈阳时,林彪派聂鹤亭指挥沈阳战役,当时沈阳已经是一座孤城,就在我军准备发起总攻时,国民党暂编五十三师在兵临城下之际提出起义。按理敌人起义或投诚需要向上级汇报,而聂鹤亭没有向林彪和罗帅报告便自作主张接受了暂编五十三师起义,此事引起林彪强烈不满。

林彪生气地说道:“都打到城下了,他们这也算是起义?我看最多是投诚!”罗帅对聂鹤亭这个越俎代庖的行为也无法接受,罗帅作为政工干部,他向聂鹤亭说出了无组织、无纪律的严重性,本来十分不服气的聂鹤亭这才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组织上顾全大局并没有处分聂鹤亭,在平津战役中由他担任四野副参谋长,结果北平解放后他又因想免费到剧院看戏再次遭到罗帅的批评。

在罗帅的回忆录中曾暗中指出聂鹤亭身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他过于主观的行为影响了军衔的评定,因此当1955年拟定授衔名单时,聂鹤亭被授予中将,他又不服气地找罗帅“评理”,委屈地说与他同级的将领都是上将,结果被罗帅严肃批评,并告诉评定工作人员“暂时不要考虑他!”聂鹤亭就这样错过1955年授衔,直到半年后才补授中将军衔。



我的网站